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所起的作用,應該限定在輔助、支持、保障、提升的層面,而不是“引領”。
當前,不少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(xiàn)了完全的電子化教學趨勢:先用電子白板取代傳統(tǒng)教學中的黑板,進而用觸摸屏取代電子白板。電子手段完全取代傳統(tǒng)教學,一切都以PPT和平板電腦為介質進行互動教學。這種信息技術“引領”基礎教育教學的觀點和做法,存在很大問題。
相比傳統(tǒng)教學,信息技術驅動下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都是預設的程序和內容,有時只是將紙質內容電子化,使得教學過程中本應具備的靈活性、生成性因素很難體現(xiàn)出來。也因此,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所起的作用,應該限定在輔助、支持、保障、提升的層面,而不是“引領”。
也許有人會說,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經廣泛采用網絡遠程教學,諸多優(yōu)秀教師的“公開課”被許多國家的大學生、研究生共享,在知識傳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。然而,適合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和形式,并不一定適合基礎教育。畢竟,基礎教育面向的對象主要是自學能力較弱、很容易被外在表現(xiàn)形式迷惑的未成年人。
有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讀中學。由于他患有寫作綜合征,無法使用紙筆完成作業(yè),學校特批他可以使用筆記本電腦完成所有的作業(yè)、考試,實現(xiàn)與老師同學間的交流。從這里可以看到,雖然美國的信息技術已經發(fā)達到完全可以支撐電子化的教育方式,但教學方式依然是電子手段與傳統(tǒng)模式并用,允許學生100%依賴信息技術完成學習,也是有特殊情況,萬不得已。美國的課堂教學和中國差不多,應以傳統(tǒng)手段為主,電子手段只是輔助性的。
愛因斯坦說過,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。在基礎教育領域,如何使孩子們保持并繼續(xù)豐富自己的想象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。這一階段的教學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傳播教師的思想、思維、思路,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。
想象力是從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興趣而來,加之系統(tǒng)教育的不斷啟發(fā)和誘導。而信息技術能夠做到的只有兩點:一是獲取的便利和快捷,包括知識、信息和朋友;二是表現(xiàn)形式的多樣化和趣味化。它既無法取代面對面教學時必然的生動性和互動性,也難以取得超越傳統(tǒng)課堂教學“教學相長”、“即時感知問題”、“快速反饋解惑”的功效。也因此,使用信息技術時應保持基礎教育的本色特點,通過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,幫助教育者和學生交流思想、培養(yǎng)更為全面和富于想象力的思維。
基礎教育中的“過度信息化”還表現(xiàn)在:不少學校只重視硬件投入,而輕視內容建設。采購的硬件很先進、超前,花費不菲,但只有少部分功能得到利用,而后期的內容建設滯后,有限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的效率有待提高。
還應看到,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屬于未成年人,保障綠色上網、安全上網,是學校、家長、社會的責任。從這個角度上說,老師利用網絡增加師生交流,而不是取代傳統(tǒng)的交流渠道,才能真正體現(xiàn)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價值。
文章來源:人民網